close

 

歌唱著犧牲,
歌唱著那天上的、更好的世界裡的重逢,
說那兒沒有愁恨。
 她歌唱著地上的眼淚,
歌唱著那一瞬即逝的狂歡,
歌唱那被華光照耀著的靈魂,
在彼岸他們是沉醉在永遠的歡悅中在彼岸
她歌唱的是古時絕望的曲調,
是在民眾痛苦哀泣的時候,
能將他們送入昏睡中的,
那天上的催眠曲調。
——海涅《德國,一個冬天的童話。》
 
海涅的詩跟這部其實沒有特別的關係,這首詩治癒但帶著些許的哀愁感,然而在電影中的場景,只讓人感受到德國的冬天冰冷和人性的殘酷,但詩裡頭想表現的,大概也是一種尋求天堂,想要逃離被壓迫的地方吧。
 
我在這部電影感受到了二次世界大戰的人性掙扎,男主角菲德列,原本只是個工人家庭出生的孩子,直到有一天因為拳擊賽的表現,而受到軍事領袖學校納波拉的注意,才得以進入一個夢幻般的學校,他想去唸,可是父親堅決反對,叫菲德列別跟納粹軍官那些人走得太近,而菲德列不聽父親勸告,獨自一人跑到納波拉去就讀。
 
一開始在菲德列眼中的這個學校,是他的驕傲,能為祖國爭光,是他極為高興的一件事情。
青澀的少年穿上制服,喊著「希特勒萬歲」,在鏡子中的他是個英挺的、無懈可擊的男子漢。
然而成為菁英領袖要犧牲多少?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又得拋棄什麼?那是要讓你的自尊被踐踏來成就大局嗎?
 
從開始到最後,男主角學到很多。
認識的好朋友艾伯特,是個喜歡寫作的少年,從他幫男主角折棉被那時,開始的一段友情。
十七八歲的少年們本是一個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年紀,當滑翔翼起飛,感到夢想實現的感覺。
艾柏特與菲德列,互相感受,產生了真切的友誼。
當兩人去偷看女生洗澡的時候,菲德列讓艾柏特先上去,
菲德列問艾柏特說:「看到了嗎?」
艾柏特說:「一個人也沒有。」
但事後菲德列知道艾柏特耍詐,知道他是為了多偷看一點才說謊,
事後艾柏特問菲德列,你怎麼知道我有看到,菲德列說「我聽見你屏住呼吸。」
如此近距離的感受,又將兩人的友誼拉近,卻又在關鍵時刻狠狠的被拉開。
 
tumblr_li4fw6tlZR1qexp48o1_500.jpg  
 
而在此片中不斷的一直在衝撞艾柏特和菲德列的心靈。
 
例如說一個老師口中的失敗者,總是尿床而被懲罰很重、被羞辱到沒有個人尊嚴的齊格菲,在一次投擲炸彈的意外當中,犧牲自己的生命救了其他的同學,他奮不顧身的趴下壓著炸彈,最後抬頭看著菲德列的無奈表情,最後鮮血濺在菲德列的臉上,讓男主角第一次看到人性的殘酷。
 
男主角喜歡拳擊,也加入拳擊部,每次將對手打倒的時候都會手下留情,可是後來在進入納波拉之後,
教練卻教他:「你必須不顧一切將對手打倒。」
 
這是一個沒有人性的戰場,為了祖國而被迫犧牲自己,對別人殘酷也對自己殘酷,少年時期原本是一個恣意發揮的年紀,卻被冰冷的制度壓抑、凍結,成了一個沒有靈魂的『東西』,就像行尸走肉一樣。
有些人想逃但是逃不了,因為少數人無法對抗一整個制度、一整個被洗腦的民眾,
在這宛如機器一般運轉的體制下,兩位男主角只能被當作『壞掉的零件』,被丟棄、解決掉。
 
覺醒的人得不到好結果,艾伯特就是這樣一名少年,他善良、柔和,跟一般剛強的德意志男孩是不同的。
他的父親不承認他,因為他沒有像一般男孩一樣的剛強勇猛,
反而他的父親喜歡的是他的好朋友菲德列,因為菲德列的體型以及個性,比較符合當時整個國家對男孩子的看法。
 
tumblr_lh4qdta7nk1qexp48o1_500.jpg  
 
直到艾柏特在執行任務的時候,看到他們所面對的敵人,竟然是手無寸鐵的孩子之後絕望了。
原本以為是拿著武器的恐怖敵人,沒想到竟然是一群弱小,而納粹軍官們好不留情把他們給殺了。
艾柏特發現以後不斷的幫還活著的小孩包扎,但是血流不止,血整個包滿紗布,這一幕令我印象深刻,因為是如此的慘無人道,只要是非我族類通殺,完全沒有一絲絲同情以及憐憫,只要是敵人就難逃一死。
 
而艾柏特的父親是個殘酷嚴厲的軍官,不斷壓制自己的孩子,不容許自己的孩子有意見,這其實也是一種殘酷的暴力。
一種不斷壓抑的暴力,使心靈無法自由,關在牢籠當中出不去,得不到快樂甚至連悲傷都不永許,藉由全體來壓迫個人,令人感到絕望的法西斯主義。
 
菲德列以及其他人在遭遇這件事後內心顯得很混亂、暴躁,有少年甚至覺得太過於殘忍而感到不安害怕。
當菲德列看到那群手無寸鐵的俄羅斯人,被迫集中殺害的時候,
那時他冷靜的眼神當中,他的驕傲正一點一滴的瓦解,因為「做這些真的是對的嗎?」
 
tumblr_lfqnn4pZHB1qexp48o1_500.jpg  
經過這事情以後,艾柏特用作文來反抗制度,卻遭老師遏止,把自己逼到最慘的下場。
他無法再忍受如此沒有人性的事情,以及被自己的父親壓迫、不去理解自己甚至正視自己。
艾柏特想要反抗這個制度,一及一切的一切,可是在當時的納粹德國,當你去質疑元首希特勒甚至是國家的作為,這不免是一種自殺行為,因為大家都活在這個制度下,甚至被洗腦,你一個人要怎麼去承受大眾的質疑,甚至集體譴責的暴力,這需要有十足的勇氣以及不顧一切,就像當時白玫瑰組織的Sophie Scholl一樣,你必須把一切都放棄,只為了你所追求的真理。
 
醒來的人有多少?
 
我只能說非常少。
因為某種制度一但成型了,很少人能去真正的反抗他,因為自己就存活在這底下,崇尚這一切制度,並覺得沒有什麼不對,覺得有不對的人也會因為害怕而不敢講。
 
所以艾柏特跟菲德列在那個時代是錯的,可是在這個時代是對的。
人不斷的在進步,從以前的掠奪到現在的和平,當然也是有地方(第三世界),還在進行著以暴力來做出殘酷的虐殺甚至權力的掌控,但先進國家已經逐漸變得和平、學習包容一切,但還是會有隱憂,因為有一些極端主義的恐怖份子。
  
而片中兩人的情感也是令我感動的。
菲德列質問艾柏特為何不為關心他的自己想一想時,得來的回答卻是「我別無選擇。」
那一股瀰漫的絕望哀愁令我感到不捨,在那極權主義裡,你又能選擇什麼呢?你只能為國家犧牲什麼都不是,就算沒有你其他人也會繼續這樣下去,你如果不能接受這麼殘酷的世界,你就只有逃離,也就是自殺。
在這個冰冷的體制下,少年卻是充滿著感情的,可是一切都要被犧牲了。
 
片中夾雜著哀愁無力感,冬天的雪白不帶一絲情感,艾柏特選擇在一次訓練當中自殺。
菲德列哭喊拼命想要搶救他,但他搖頭說不要,隔著一層冰象徵與人世間的分離,菲德列哀痛不已,只能看著艾柏特漸漸沉入最深的水中,漸漸消失無蹤。
 
tumblr_li2pbajA7S1qexp48o1_500.jpg  
最後菲德列要求放艾柏特的訃聞,可是老師不肯,因為自殺不是一個好的方式。
在看到大家無視於好友艾柏特的死亡,甚至是艾柏特的親生父親,原本有希望贏的拳擊賽,菲德列完全放棄,就任由對手不停的毆打倒在地上,之後被校方趕離納波拉軍校。
 
曾經我有看到豆瓣有中國網友說歷史不對,因為納波拉軍校不是那麼容易進去的,甚至說這部作品不足以跟《帝國大審判》、《帝國毀滅》,同放一起成為「終戰三部曲」。
或許改編有違反歷史,容易造成誤解,但我想這些作品的目的是要讓人反省,集體主義的背後究竟是什麼?為了集體而犧牲掉個人真的是對的嗎?
 
看著男主角在大雪當中的回頭,看著高大的學校城堡,上面大大的卐字符號,驕傲已經變成一種恥辱跟罪惡,成為德國人內心最沉重講不出來的痛,到今天也不斷成為一種折磨,折磨著名為「德意志」的國家。
 
這是一種痛定思痛,德國人能夠如此堅強也是因為如此吧,能夠反省自己的過錯真的很不容易,這也是或許我佩服德國的原因,因為要承認自己錯了,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的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23ee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